5A贯标工作永远在路上
自2007年5月成功创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以来,历经国家旅游局2009年、2012年、2015年有针对性复核以及2016年、2017年多次全国性随机复核,玉龙雪山保持了5A品牌桂冠,景区软硬件品质也不断得到提升。
一、领导重视,注重上层引领全面统筹
成立复核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以“要我整改”到“我要整改”的主观能动性转变,对复核迎检工作进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实施。共计召开整改会议80次,确定整改项1500余项。目前整改完成7个生态停车场,停车位893个,专职管理人员26人,兼职48人;完成50公里交通标线、停车位画线;实施云杉坪、蓝月谷景点提升改造工程;增设16个触摸屏、影视介绍设备15个、宣传资料5类2万多份、语音导游设备20个、残疾人轮椅2个、无障碍设施59个、拐杖 6个、童车2个、邮电服务点5个,增加500平米的休息设施;完善公共图形标识300余块,清理户外大型广告及杂乱广告牌100余块,修正14块标识牌;设置安全提示35套,安全管理员50人;完成核心区森林消防管网50公里;设置垃圾桶360个,每天清运8吨生活垃圾、处理污水500立方;整改32个卫生间,厕位710个;编写2000项企业标准,采用70余项国家标准。
二、建章立制,质量管理统一行动一竿子插到底
景区质量管理由管委会统一组织。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2015年每周召开一次,2016年、2017年每半月一次。整改问题PPT投影,确定方案、期限、责任人。整改结果提交下一次联席会议确认。二是建立主任现场办公会议制度,深入景区召开主任现场办公会,问题在一线发现,一线解决。三是建立联合执法检查机制,会同质监、食药监督、安监、消防、工商、交警、公安等部门,对 “大玉龙”7个景区、20个企业、10个事业单位进行综合执法监督检查。四是建立服务质量监督量化考核机制。现场流动巡查,及时通知整改,重大问题提交主任联席办公会。不按时按质整改,实行扣分量化考核机制,以100分制,以5A评分标准对应分值计扣分,对责任单位、责任人予以经济处罚。
三、三级处理,旅游投诉快速处理缓解游客舆情
建立由企业、游客中心、管委会构成的三级投诉处理机制,在景区导览图、总览图及各点的电子屏上公布景区投诉、咨询、救援电话。实施员工首问负责制,设置游客中心辐射到各景点、各企业的投诉受理岗,及时、快速、全天候受理游客投诉,快速缓解游客情绪,合理解决游客诉求,避免在游客层面上形成负面舆情,游客投诉率控制在十万分之一的极低概率。
四、三级联动,治安维稳层层保障
景区社会秩序建立三级联动处理机制,突发事件和日常维稳工作由村委会、社区办事处、管委会共同协调处理。景区严禁职工与游客发生肢体和言语冲突。对游客之间、导游和游客、社区居民与游客发生的治安事件,由一线当事员工及时劝阻,安全巡逻队维持秩序,景区派出所最后调解、立案处理。景区将治安值班亭设立到一线,在游客集中区域设置了4个治安亭,治安事件能够在第一时间解决,最大程度保障游客人身财产安全。
五、社会秩序,村民自律解决矛盾纠纷
社区和谐稳定是景区正常旅游经营秩序的关键条件。创新社区管理体制,聘请社区19个村社组长,成立社区群众参与旅游服务管理协调小组,开展社区村民自律工作,严格遵守《旅游业反哺农业协议》,按照《村规民约》,以说服、劝阻、制止等方式治理兜售商品、租衣、售氧、非法营运等扰乱经营秩序的行为,违规行为得到有效制止,矛盾纠纷明显减少,旅游经营秩序得到极大改善。村民参与景区管理这一自治模式,是玉龙雪山景区管理的一种新探索,也符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所规定的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规定。
六、社区经济,旅游反哺农业成为景区稳定的战略支撑
开展旅游反哺农业工作,每年直补资金1710万元,社区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14000元以上(其中人均反哺资金8000元);社区群众在景区就业500个岗位;60%以上的农户有家庭用车;在全村580多个农户中,存款和固定资产在200万元以上的有50多户,在城区购置房产的近100户。实施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发展畜牧业,扶持种植业,解决了“保景与富民”的结构性难题。国家旅游局公布玉龙雪山为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
七、旅游人才,精通业务确保执行力
通过每周一次、半月一次的质量分析会议,对景区管理要素进行反复灌输和培训,50名各科室、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35名联络员对5A管理标准耳熟能详,确保了5A标准在景区能够得到严格执行贯彻。景区将人才培养、员工素质提升、服务质量提升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努力造就一支素质精良、专业齐全、数量充足、结构科学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全力推进旅游景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八、文明旅游,促进景区和谐文明旅游环境
开展文明引导、文明礼仪、文明劝阻等工作,在电子屏播放文明旅游宣传标语,在10个售票处公示黄金周价格优惠提示,设置60块文明旅游提示牌、10个文明旅游提示桩,设置遵德守礼提示牌63块,建立文明广播平台5个;实施“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文明示范窗口”、“文明驾驶员”、“文明讲解员”培育工程、“文明旅游、礼貌乘车”活动,设立文明引导岗102名、文明监督员30名、文明旅游志愿服务者365人、交通志愿者40名,设立10个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志愿者300名,道德讲堂开讲24期,建立文明传播微博群1个、QQ群12个、文明传播网站3个,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100人,开展手机文明传播600余次。国家旅游局授予景区“全国文明旅游先进单位”称号。
九、智慧旅游,推进景区智能化管理
按照把玉龙雪山景区一次性建设提升为今后三年内的国内一流、云南示范的智慧景区的目标,开展智慧旅游工程,加强统筹调配和预警监控能力,建设云南智慧文化旅游示范工程。目前景区已经具备500多个监控探头和2个大屏幕指挥中心,监控系统实现了互联网管理,能连接到各个管理者的办公网络,便于实现对客流、车流、秩序的日常监管、调控,紧急情况下也可远程指挥。同时,景区实行索道游览实名制、分时段预售票制,有效防止倒卖索道票、黄牛票等扰乱秩序行为,并缓解游客排队时间过长问题,为游客提供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的服务和体验。
十、整改资金,投入保障充足
景区在2015年5A复核工作中,共计投入整改资金2000万元;2016年至2017年,景区已经投入和将继续投入的整改资金达到9850万元,分别是:6个第三卫生间120万元,标识牌80万元,5个新建3A级旅游卫生间650万元,蓝月谷、云杉坪改造3000万元,甘海子至鸣音收费站公路路面养护3000万元,智慧旅游3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