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高温酷暑、狂风骤雨、冰雪漫天……玉龙雪山上这群人用行动诠释“铺路石”精神
以前啊,一逢雨雪天,来往这条路上的人们,总会提前问一句路段有没有塌方、路上是否堵车之类的。现在啊,人家车速快得就像闪电一样,才抬头就不见了,想家常一句都没有机会咧。


熊学峰是玉龙雪山环境卫生管理所公路养护队的一员,半说真半开玩笑之间,道出公路养护队后成立,为来往车辆带来的诸多便利。景区道路畅通了,往返于丽江城和玉龙县东部乡镇(大具、宝山、奉科、鸣音等地)或古城区大东乡之间的居民更省时方便了、也更安全了。




公路养护队自2008年1月成立以来,这支队伍一直活跃在玉龙雪山沿线71km(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至鸣音收费站)公路上。他们身着橘色工作服,党员带头,手拿“作战”工具,不分昼夜,常年累月坚持奋战在公路养护一线,为车辆安全运输和人们便捷出行提供良好的道路通行环境,同时为当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玉龙雪山地处青藏、云贵两个高原的衔接部位及滇西北横断山区和滇东高原区两个地貌形态组合区域的交界地带,由于地壳不均衡等因素,形成高山、深谷、山间盆地相间的地貌形态,决定了公路的布局大多穿山越岭。与此同时,交通安全隐患也遍布其间,使得公路养护队工作面临着巨大的交通安全压力。






公路养护队12个队员把保障公路安全当做自己的使命。每天早晨6时30分,全新排查、分析现有公路安全隐患,3人一组对所负责9km路段(上下行线共18km)进行往返巡查,汛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全力保障路段安全。



公路养护队主管赵丽章介绍,分组负责路段养护,一方面可以提高巡查频次,对路段进行全方位监督,另一方面则一旦发现山体落石、泥石流、坍塌等情况可以就近处理,设置安全防护措施,以便及时出动人员及装载机进行排障处理。



赵丽章说:“在这条道路上,公路人坚持传承和发扬‘铺路石’精神,团结努力,挥洒汗水,用自己的双手去当一粒铺路石子,经得起岁月磨练,践行公路人的使命。”



从今年6月份进入汛期以来,截止8月底,公路养护队发现并处理山体落石、泥石流、坍塌等大小险情18次。在这期间,环境卫生管理所众志成城,党员争当先锋,时刻牢记使命,发挥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保障公路安全畅通。





赵丽章,1997年进入玉龙雪山工作,公路养护队成立之日起就从事于此,如今他也是一位有着13年党龄的老党员。“每天走在这条路上,这么多年发生的大大小小事记忆犹新,却记不清为这条路起了多少次夜、通了多少次宵。”赵丽章朴实随意的话语,更多凸显了工作的不容易,而他也已习以为常。




赵丽章回忆,那时候人才缺乏,大小险情都要在第一时间处理,自己也被磨练成“多面手”,成了景区里第一个会开装载机的人,培训出来的两个徒弟现在也能熟练操作。



“玉龙雪山内的特殊路段,年年如此,一刻松懈不得。”赵丽章说,如今,公路养护队有了4名党员,他们带领群众,满怀赤子之心,奋战在公路一线。

“或许是家就在旁边,所以才没觉得那么冷吧。”

记得深冬的一个夜晚,为确保白天路段畅通,熊学峰与队员们通宵作战,缓过神来,脸上已经结了一层冰沙。



熊学峰作为甲子村委会黑水村居民,为路段畅通尽着自己的绵薄之力。他有过雨天落石不断为了提醒来往车辆一天没有吃饭,有过正在洗漱听到路段塌方消息后全家人出动处置,也有过凌晨还在打着车灯作业……

 

“一遇雨雪天,就整晚整晚睡不着觉,生怕路段有情况。”熊雪峰说。是啊,在家门口就业,什么天气哪个路段会发生点什么他们都了如指掌,也难怪他们会忧心。




在公路养护路上,他们的足迹踏遍雪山上的每一条路段。不知道挖补和处置了多少公路病害,刷新、扶正了多少公路沿线设施,疏通了多少泄水孔,也不知道他们花了多少心血,付出了多少美好的岁月,又有谁会记住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