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用心用力,这群人在玉龙雪山下奏响民族团结和谐的乐章

民族风情浓郁、别具一格的原生态大型实景演出《印象·丽江》,承载着各民族绚烂的民族文化,无数游人只为看一场《印象·丽江》来到玉龙雪山。
在《印象·丽江》的演出单位丽江玉龙雪山印象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下称印象丽江公司),少数民族职工占公司职工总数的90%。今年九月,印象丽江公司获得“丽江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企业”称号,而早在2009年,该公司就被国务院授予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印象丽江公司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职工上下齐心的努力。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玉龙雪山下迈着豪迈的舞步,唱着优美的歌曲,一起奏响民族团结和谐乐章。
党建引领,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
印象丽江公司在民族团结进步企业创建中,在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的领导下,公司党总支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以党建引领,统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公司现有职工415人,涉及汉、纳西、普米、藏、彝、白、苗、傈僳、蒙古9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职工占企业职工总人数的90%,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
印象丽江公司党总支下设5个支部,2019年底,发展成71名党员,其中,少数民族党员59名,占党员总人数83.09%,党员队伍正进一步发展壮大。
当演员八年后如今做着行政工作的纳西族小伙和丽刚,在印象丽江公司培养下于今年六月正式成为了一名党员,他说,跟着老党员学习,时常想象自己正式成为一名党员后会怎么样,如今梦想成真,发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走进印象丽江公司党建办公室,公司发展的点点滴滴,墙体板报、专栏图文并茂浮现眼前。开展过的座谈会、职代会、歌咏比赛、春节联欢晚会、职工演讲比赛、职工运动会、感恩教育学习、民族团结教育等等活动,促进了公司内各民族演职人员间的交流与融合,增强了干部职工爱国主义热情及民族团结意识,从而也推动了公司的发展。
半军事化管理,让各民族关系更加紧密
如今担任人事主管的张永飞,2012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印象丽江公司。初入公司的他面对这样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集体,心中疑虑重重。如何规范化管理?如何发挥出公司最大的优势和亮点?如何把不同民族团结在一起?一时间很难摸透。
“要想日常管理和演员队伍得以团结稳定,公司引入的半军事化管理理念为其增加了一道壁垒。”张永飞说,印象丽江公司将来自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风俗习惯的演员混编为四个连队和一个新演员培训排,连队里又设连长、副连长、排长、班长等基层管理人员。
经过汇编后的集体,让他们从排练、演出到日常生活都融合到一起,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增进友谊、促进团结。“各民族演员同吃、同住、同台排练、同台演出,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消除了文化差异,不光是行为,思想上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张永飞谈到现在公司演员队伍的管理更加正规化,一直夸赞是各族演员团结协作共同奋进的功劳。
用情用心演绎,用行动做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播者
“当你真正想把自己民族的文化传播出去时,不认为是展现给游客看的,而是足以投入、足以忘我,直到感动了自己。”担任印象丽江艺术团演员统筹徐光峰说道。2006年8月进入印象丽江公司后,他先后先后担任班长、排长、连长等职务,如今已是一名演员统筹。
说起在印象丽江14年的经历,徐光峰感慨万千,“当时条件恶劣,排舞、练舞场地都是泥地,凌晨也要排练,演员比观众还要多……”或许是徐光峰从小骨子里透露的艺术细胞让他坚持下来,也让他成为有固定收入的职业演员,在展示民族文化的同时展现了自我价值。
在印象丽江公司,大多数演员与徐光峰一样,从农民转变为演员,成为了众人瞩目的“大明星”,大家不再局限于物质上的追求,更向精神上的追求迈向了一步又一步。“各民族文化摆在那里,更容易磨合与吸收,演绎也会流露出真情实感。”徐光峰说,是《印象·丽江》给了他们展现自身民族文化的机会,明确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是一场荡涤灵魂的演出,用最原生的动作,最质朴的歌声、最滚烫的汗水,与天地共舞,与自然同声。
演员们在舞台上,在风雨中,在阳光下,一次又一次的将少数民族的真、善、美展现给观众,面对观众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他们的人生在这一刻放大,价值在这一刻升华,他们心中的文化自信不断提升,更加坚定了他们对自己打造本民族文化,将其发扬光大的信心。
如今,随着时间的增长,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融也越来越多。有的人在这里恋爱,有的人在这里成家,有的人一个家庭都在这里就业……
每一年,也都有新鲜血液融进《印象·丽江》这个大家庭里,他们在玉龙雪山下,听着前辈们的故事,憧憬着更加美好的未来,感染者越来越多的游人,让绽放在玉龙雪山下的民族团结之花长盛不衰。
